2010/3/24 社科院第一會議室

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,學會運作一個學期以來的心得。不知道大家參與一個學期之後,從學會裡面獲得什麼。對我個人而言,運作學會短短半年,我從中得到對於生命的刺激和體會是非常深刻的。在不斷和人合作的過程中,我得以觀照每個人的生命和態度,因此我也會反觀、反思自己的人生和生命,常常思考,困擾很大,也有一點收穫,今天跟大家分享。
這半年來,有不少人問我「為什麼你要或者願意,挺身而出組織學會?」。我想今天可以回答這個問題,一併跟大家分享。

想做的事與該做的事
人生就像一段長途旅程,長命的人可以旅行七八十年,有些人旅行的時間比較短。但是到了旅行結束的那一刻,每個人都是一樣的。人生旅程中,有價值的只有兩種事,「想做的事」和「該做的事」。想做的事通常跟「夢想」有關,該做的事通常跟「責任」有關。只是在人生的旅程中,我們總是缺乏勇氣去做想做的事和該做的事。我們都在做「不想做的事」,都在拒絕「應該做的事」。
有些人的夢想是搞樂團、有些人想當藝術家、有些人想環遊世界、有些人想自己創業。但是因為缺乏勇氣,通常藉口是怪罪於環境現實所逼,不得不妥協,所以乾脆先來讀個研究所好了、乾脆先考個高普考當公務員好了,於是一生的旅程就與夢想愈離愈遠、愈來愈不相干。已經有很多小說或是歌曲,在形容人到中老年的時候,回首年輕的夢想感到無比的哀傷。很多人,就這樣平平淡淡毫無意義地,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。
有些人是不敢去做該做的事,也就是不敢承擔責任,最常聽見的理由是「那不干我的事」、「我很忙沒時間」、「我沒興趣」、「我沒辦法」、「那不可能會成功」。不去做該做的事也是因為缺乏勇氣,但是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那是因為「自私自利」。事實上,人之所以「自私自利」也是源自於缺乏勇氣。一個人對自己的才能、時間、金錢…等條件沒有信心,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缺乏信任自己的勇氣,所以才會過份愛惜自己僅有的才能、時間、金錢,唯恐自己僅有的受到一絲一毫損傷,或是付出之後就減少了。
最簡單的逃避方法,就是說「那不是我該做的事、不是我該負的責任」,如此一來,既輕鬆省事,又可以掩蓋自己膽怯的模樣。於是,一個人就逐漸劃地自限,埋沒自己的潛能,整天汲汲營營忙碌於自己的「前途大事」。往往到了人生旅程結束前才赫然發現,這些自以為重要的大事,其實也沒那麼重要,很多時候只是自己的短視近利罷了。然而,在人生旅程中你已經不斷拒絕和否認自己該做的事,這些是不可挽回的。
不敢追求夢想的生命,失去光明燦爛的色彩,令人覺得很乏味,總是羨慕別人,也無法吸引到其他精彩的生命;不敢承擔責任的生命,令人感覺不到它的厚度,永遠是輕飄飄的,不但自己看輕自己,也不會得到其他人的尊重。

理性的選擇?
我們政治系的學生,似乎受到理性選擇理論的影響很深。每個人都在問,系上能給我什麼好處,學會能帶給我什麼好處?如果沒有什麼好處,我何必支持或付出我的心力和時間。每個人想的都是我能獲得什麼利益?我是政治系的學生,因此有任何權利和利益,我就有資格分一杯羹。但是談到責任和義務,那是別人的事,我主張我有在旁邊納涼的權利。然而,一旦有什麼利益可以分時,絕對不可少了我那份,不然就是不公平,資源被少數人壟斷。大家談的都是自己的interest和right,沒有人自問:「身為政治系的一份子,那我的responsibility是什麼?我的duty是什麼?」。
我徵詢同學們參與學會的路途上,最常被問的一句話就是:「你要我為學會做什麼?」。很奇怪的是,沒有人問過我:「我可以為學會做什麼?」。事實上,我從來也沒有「要」同學們為學會做什麼,我總是詢問你的意願,也就是「你願不願意為學會做些什麼?」。自願才有意義,強迫沒有效果。自願是來自一份責任感,因為這是「該做的事」,是身為政治系一份子該做的事、該承擔的責任。
權利與義務、利益與責任
權利、利益與責任、義務,就像太極圖裡的黑與白,是陰陽相生的。其實大家早就有類似的實踐經驗了。我們修某些課,老師會規定期末的時候,同學們要在課堂上互相評論彼此的報告。因此,你的責任就不只是寫出自己的報告,還要負責認真閱讀別人的報告,給出建設性的批評意見。如此一來,你的進步其實仰賴著其他人的進步,如果其他同學的程度不足、進步不夠,也就不能給你好的意見,就會拖累你的進步。而你自己本身的進步,也會促成整體的進步。個體與整體的進步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,但是前提是:「每一個人都必須負起責任,認真地寫報告和評論別人的報告」,如此才能「各盡其責、同蒙其利」。
爭取727的過程,讓我有很深的體會,我覺得這過程更是清楚彰顯了利益與責任、權利與義務,是相生相成的。如果一開始不是因為學會幹部們,例如:應龍學長、長志學長、沛鑫學長、冠成學長、宛真、又升、禹仁、冠廷、青璇…等人,願意承擔起責任,付出自己的時間、心力,去溝通、去協調,去訂定制度、去化解疑慮,去充分表明研究生有承擔責任盡義務的決心和能力,727這個案子可能再過十年都不會過。在這過程中,我們看到:先負責任,共同利益才會到來;先盡義務,才有資格享受權利。故事還沒有結束,727這個共同的利益能否繼續存在,還有賴於各個同學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去維持它。如果其中有一個人不願意承擔責任和義務,共同利益將毀於一旦,對所有個人而言都是損失。
身為政治系的學生,我們的學術訓練談論的都是公共議題,一切的議論都以公共之名、以正義之名、以國家之名、以社會之名、以人民之名。然而,你到底多相信自己所學的東西?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讀的內容,那麼你所學習的,對你自己本身的意義到底何在?又要如何去說服社會大眾,我們所學習的東西是有意義的?如果我們連在自己的小共同體內,都沒有能力、不願意、或是缺乏勇氣,去實踐我們所學習的內容,我們如何去說服別人,這套東西是可以適用於更大的共同體:社會、國家,甚至是全世界?如果是這樣,作為政治系研究生的意義只剩取得那張文憑了。令你感到遺憾的是,這張文憑在目前的社會中並不值錢。真正有價值的,不是那兩張中英文的畢業證書,是你的心和頭腦,是你的態度和能力。
值得驕傲的實踐
上學期有一群有勇氣的伙伴,願意負起自己的責任,也為我們帶來共同的利益。這群人讓我感到溫暖和感動。我們從無到有組成了學會,從沒有半毛錢、沒有半個人開始。但是,我們確確實實完成了不少事。我們辦了兩場電影座談會,邀請郭立民老師與孫善豪老師與談,一場辦得比一場進步;我們也有兩場報告討論會,第一場有怡靖學長、應龍學長、長志學長上台發表,有將近三十個同學參與,學長們提供了許多作研究的實務建議;第二場以沙龍的形式呈現,除了我和又升之外,還邀請了台大社會所趙中麒博士與萬毓澤博士與談,吸引了五十多人參加,外校和外系參與的同學人數還多過本系的同學;當ECFA成為熱門議題時,我們也邀請了總統府高層為我們同學來一場閉門的討論會,讓我們更瞭解政府實際的經濟思維。
這一切的一切,都是從無到有,依靠著大家的創意和努力,學會從一塊錢經費都沒有開始經營,把上述的活動完成。我們不但沒有向系上拿半毛錢,甚至在期末時,我們藉著一場好玩party的結餘款,讓我們不但能打消上述活動的開支,還有剩餘。這是一個只成立了一個學期的學會,我們在團隊合作已經摸索出值得驕傲的模式,我們已經成為全台灣最有活力的學生會之一。

因為這群人願意負起自己的責任,在團隊合作中,我們有了共同的故事、共同的語言、共同的笑話、共同的記憶,從今天開始,我們有了共同的歷史、共同的榮耀!
這學期又有新血加入學會擔任幹部,我們非常歡迎麗文和悌維的加入。這學期學會將會站立在先前的基礎上,更加發展。各位同學,各位政治系的一份子,請您承擔起您的責任、盡您的義務,誠摯地邀請您加入我們的行列,各種形式都接受、都歡迎。謝謝大家!

會長大大:
回覆刪除相信這一定是口誤吧? 在接近末段提到所謂"這是一個只成立了一個學期的學會",我以為在這之前已經運作一學年了?
別遺漏了其他前者的努力喔(我就算啦哈哈)~ 善意的提醒~:D
嗯嗯,從無到有?
回覆刪除還有在會長的報告中,有提到收費與結餘款的問題。如果是以所學會的名義舉辦活動,且有收費的行為,應當在每學期的期初期末大會上,報告詳細的帳款運用與增減狀況。
要讓所學會步上軌道,很多細節不能再便宜行事了。